舟山有谱(第37期)
普陀沈家门严氏一族(下)
严文平口述 孙鼎期 整理记录
(接舟山有谱第36期)
三、我家与陈顺兴渔栈
孝德公从宁波回来后,共生了三子二女,其中幼子早夭,长子严阿测,婚后一个月也不幸离开了人世。只剩下我的爷爷严长寿,我的爷爷小名叫阿祥,他是孝德公的二子。我爷爷的一生与他为代表的一代渔行人,可以说是近代沈家门渔行业的缩影。他生了两个儿子,一个是我父亲严炳根,一个是我叔叔严连根。
展开剩余70%沈家门做生意的家族里,要数最有名、做生意做得最大的就是陈文荣兄弟的陈顺兴渔栈,而我的家族则与陈氏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民国时期在沈家门说起陈文荣(小名满生,因考虑旧时沈家门人都直呼小名,故下文皆用小名代替),陈文奎(小名小满)兄弟俩开的陈顺兴渔栈,那可是在沈家门渔行业独占鳌头。陈家兴旺时曾有放行头大对船 108对,当时渔栈流行东家出船渔民出海,所得货物卖给渔栈,利润四六开。还有大干冰场一座,沈家门新街陈家走马楼一座(占地十来亩约现在沈家门新街半条街),东横塘、西横塘街面、房屋若干,其它田亩、房产、货船、远洋船不计其数,可谓是沈家门的巨富。
当时大户人家结婚讲究门当户对,而我的姑婆是陈顺兴渔栈二老板陈小满的发妻(即大老婆)。介于这种关系,我的爷爷严阿祥被陈满生任命为船上的“出海”(沈家门旧时称呼船公司在船上的代理人)。爷爷在跑船的日子里,不仅跑遍了国内各大城市和台湾地区,更远的还跑到过日本、朝鲜、琉球、菲律宾等地方。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,那时只要是沈家门的亲朋好友想去外地发展都来拜托爷爷,让他想办法通过船把他们带到香港、上海等地去发展。我记得我小的时候,还有香港过来的舟山籍老人特意来拜访爷爷,而我几个姑姑更是被爷爷带到上海发展。
1950年5月中旬,国民党撤离舟山,同年陈满生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,随着他的离开曾经风光无限的陈顺兴渔栈也落败了。他的弟弟陈小满留在了沈家门。1954 年陈小满在沈家门病逝,享年61岁。1964年陈满生病死在台湾享年73岁,这对曾经在沈家门叱咤风云的兄弟俩跟随时代分别落幕。而以他们为代表的旧时代渔栈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陈顺兴渔栈落败后,我爷爷也失去了生计。“文革”时,陈满生、陈小满被评为“渔霸”、“反革命”。其后人都受到了牵连,关于陈家我还听说,爷爷的表弟陈炳甫 1949年在去上海运鱼货的时候因误带国民党特务密件被关进提篮桥监狱,误会解除虽被随即释放,但镇反时还是因为这件事被送往东北劳动改造,18年后才回家。
历史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,改革开放后,陈满生、陈小满获得平反,其后人因辛勤刻苦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,我的表姐陈雅芳跟新华社记者江明结婚,江明后来升任为安徽省轻工业厅秘书、厅长后任烟草专卖局局长。表哥陈肇鹤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,后任定海机械厂厂长、舟山市政协常委。三叔陈廉夫于1995年病逝,生前享受高级工程师待遇。小叔陈鸣雁1973年创办新街螺丝厂,1983年被聘为新街服务站总会计,沈家门渔工商成立后被聘为办公室主任,去年不幸离世。
我的父亲严炳根年轻时在海运公司工作,因工作努力出色,年年都被评为先进。
后记
我严氏一族自起宁波镇海在沈家门定居了数百年,这么多年来一直平平稳稳,从孝德公在宁波发迹到我爷爷任陈顺兴渔栈“出海”等业务虽有小富但也造福乡里。严于律己、平平稳稳,一直都是我们的家训,我们家族曾经发迹过,但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。自改革开放后,我严氏族人靠着艰苦朴素,严于律己的作风在各行各业拼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,有的进入高等学府深造,有的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,严家子孙更会一代胜过一代!
来源:地方文献部
编辑:岑映 苏凡瑄
审核:陈芳芳
签发:许魁义
发布于:北京市天载配资-买股加杠杆-股票市场杠杆-炒股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